智库观点

​​​Think tank view

——

民生智库 | 强化智力支持迎接“银发浪潮”
来源: | 作者:老龄事业发展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1-02-22 | 30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强化智力支持
     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,我国面临着“未富先老”、“未备先老”、“未老先衰”的老龄化困难和挑战,而老龄化同时也带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、发展方式转变、人口素质提高、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等战略机遇。

(一)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,形势严峻

      一方面,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成时间短、速度快、来势猛。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(即老龄化社会)一般都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时间,比如,法国用了115年,瑞典85年,英国80年,美国60年,最短的日本也有25年,而我国仅用了18年(1981-1999年)。

      与此同时,虽然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,晚于世界全面进入老龄化的1990年,但这种“变老”趋势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,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
      据统计,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已达2.54亿人,约占总人口的18.1%(数据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),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将分别增加到3.71亿人和4.83亿人(图1),其中,205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提升到34.1%,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。


图1 2020-2050年中国老龄化进程预测 
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
      另一方面,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,存在严重的老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,进而导致针对不同类型养老群体的细分产业上机会与挑战并存,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将向“城镇多、女性多、失能多、空巢多、学历高、消费水平强、丁克老年人、康复医疗”等方向发展,全社会应根据老年人口相关特征及需求的人口变动趋势,进行健康养老服务的多维配置(图2)。


图2 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中的多维产业效应

      高龄化严重:2018年4月,国家行政学院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共同发布《社会体制蓝皮书》,蓝皮书预计:“到2020年,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人,这对中国的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”。全国8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增速约为老年人口增速的两倍,到2025年之前,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人的增长态势,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4300万人。到2050年,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超过80岁(图1)。

      失能老年人:《社会体制蓝皮书》预计,到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人。

      空巢老年人: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数据显示,目前空巢老年人比例达到51.3%,未来该比例将达到70%,特别是针对“421结构家庭”。预计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持续递增到2020年的1.18亿人、2030年的1.8亿人以及2050年的2.62亿人。

      失独老年人:由于421家庭结构和计划生育,到2050年,没有子女、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将有7900万。

      健康问题:据有关研究表明,老年人的平均余寿为19年,其中10年以上都是带病状态。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指出,2018年,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.0岁,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.7岁,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。截至2018年年底,我国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%,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更是超过4000万人,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。

      未富先老:从老龄人口比重由7%到14%所花费的时间来看,中国和日本均只花了25年,而德国花了42年,美国则花了69年。从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来看,中国为2800美元,而按照不变价的GDP核算,日本的数据则为15100美元。

(二)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强化智力支持

     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轨、社会转型相叠加,老龄问题与利益格局调整、思想观念变化相交织,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中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、战略性问题。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,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,银发浪潮将成为贯穿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。

点击返回“智库观点” →